尽百分之百努力守护群众美好生活
——漳州市公安局龙文分局“施晓健工作室”用行动暖一方民心
本报记者 洪凌霄 通讯员 周煜
龙文篇
“虽然找到有价值线索的难度比抓嫌疑人还难,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,我们也会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。”这是漳州市公安局龙文分局“施晓健工作室”一直坚守的信念。对他们来说,“帮宝贝回家”这项工作,只要坚持就有收获。
最初,这只是漳州市公安龙文分局民警施晓健一个人参与公益的行动,如今已带动了一批人积极参与进来。
2017年以来,施晓健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主动参与公益寻人事业,多次作为受邀民警参加中央电视台《等着我》节目录制,被《今日头条》授予“今日头条公益寻人项目优秀合作伙伴”荣誉称号。2021年7月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“平安之星”,同年12月被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表彰为“公益事业推动者奖”,2022年2月荣获第七届漳州市道德模范。
将公益事业做实做细做深
在漳州市、龙文区两级公安党委的支持下,2021年5月,“施晓健工作室”正式揭牌成立。
“工作室划分出群众接待区、综合办公区、血样采集区、视频通讯区等区域,还配备了4名专职辅警,为工作室系统化、实战化、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。”施晓健介绍,随着工作室的事迹逐渐为人所知,越来越多富有责任心的民警利用业务时间主动投身加入工作室,为公益事业和工作室的多元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2021年9月,工作室接到林老先生一封手写的求助信,信中称自己年幼时因家庭贫苦,被父母寄养在泉州另一户人家。几经辗转,林老先生漂泊至香港定居并与漳州老家亲人失联,年逾古稀的他迫切想找到自己的家人。
接到求助后,工作室积极对接林老先生,掌握到老人的兄长在1997年前曾居住在漳州解放大桥旁的交通宿舍楼,但现该地址已拆迁的情况。工作室成员们第一时间兵分多路,积极走访探寻当年曾在宿舍楼居住过的相关人员,迅速帮助林老先生找到了思念已久的兄长一家,并通过视频通讯让因疫情相隔两岸的兄弟俩千里团聚、互诉衷肠。
三十年离散的千般愁绪,都在团圆当晚化作了林老先生脸上最真挚的泪水。他在事后特地来电致谢工作室:“这次真的感谢漳州公安!感谢‘施晓健工作室’!”
据统计,“施晓健工作室”成立不到1年,已累计为全国862位寻人求助者提供有价值线索,协助找到1224人,帮助425个失散家庭实现团圆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为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效率,推进救助寻亲的专业化,“施晓健工作室”在日常运作中同全国各地救助站不断建立加深协作机制。2021年8月,工作室收到漳州市民政局《寻人寻亲合作意向书》,文件提到“希望能够与施晓健工作室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,共同开展寻人寻亲工作,助力更多家庭团聚”。截至目前,工作室已助力149名民政救助站的流浪人员回到亲人身边。
开展反诈工作做到打防并举
此外,随着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手段日新月异,“施晓健工作室”人员除日常寻亲助人等公益行为外,还主动和龙文区反诈骗中心对接,将反诈防诈宣传纳入日常工作当中,并结合公安主业开展严厉打击整治。
2021年6月,一名漳州理工学院的学生报警称自己在网上申请校园贷款被诈骗,用来交学费的钱也全被骗走。接警后,工作室人员协助案件主办民警施晓健开展调查,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,与龙文分局刑侦大队人员奔赴安徽省阜阳市、太和县等地,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,仅用时1天便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,为被骗学生追回全部涉案财物。
“寻亲的求助者往往对于当时线索的记忆模糊不清,寻亲难度很大,这也极大锻炼了我们搜寻的能力,我们就把这个经验应用在打击犯罪上,将‘找好人’和‘抓坏人’结合起来,和各地公安机关构建了良好的协作关系。”这是施晓健工作室的民警们积累下的宝贵心得。
截至目前,施晓健工作室已经先后开展反诈专题宣传8场次,发放宣传材料4521份,协助龙文区反诈骗中打掉当地涉诈窝点28个,追赃挽损553万元,切实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