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昌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,坐落于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,占地六十三点六亩。陵园纪念广场东西中轴线上矗立着一座高二十九点六米的纪念碑,外形是两支汉阳造步枪造型,象征着解放许昌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支劲旅。碑体正面镌刻着朱德题写的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八个金色大字。底座刻有2017年重修许昌烈士陵园时的碑文如下: 中原腹地,汉魏故都。近代以来,英雄辈出,为民族独立、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,前仆后继、英勇奋斗,谱写出许昌历史的新篇章。其光辉业绩,与天地同在;其革命精神,与日月同辉。 辛亥革命时期,许昌的仁人志士为灭帝制、求共和慷慨赴义;大革命时期,许昌的优秀儿女为援五卅、助北伐血洒桑梓;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许昌的先锋英华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暴动司堂、浴血中原;抗日战争时期,爱国将士为固守许昌城、抗击日寇野蛮侵略喋血沙场;解放战争时期,人民子弟兵为六次解放许昌、建立新政权不畏牺牲;新中国成立后,英烈楷模为国家和人民利益、为维护世界和平献出生命。长河悠悠,逝者如斯,掬滴撮要,实难胜表。 适逢盛世,慎终追远。为旌表先烈,垂训来者,乃重修陵园,以慰英灵。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! 革命烈士纪念碑建造于1991年,位于纪念广场的东西中轴线上,碑高29.6米,是河南省内最高的一座烈士纪念碑。碑体上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的金色大字由朱德元帅题写,外形是两支靠在一起的汉阳造步枪,象征着解放许昌的两支劲旅——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。 许昌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两层不规则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,馆名由陈士榘将军题写,纪念馆南馆建筑面积2669平方米,布展面积3860平方米;纪念馆北馆建筑面积2659平方米。利用红色板材和玻璃幕墙将纪念馆抽象的设计成高低不同、起伏倾斜的山峦形状,并采用南北对称的格局,拱卫着中心广场的纪念碑,远观如双手捧护的形态,寓意着流传下来的革命烈士精神对于新时代的许昌人,如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一代代许昌人用心呵护。整个展览以时间为序,分为序厅、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、深切缅怀永垂不朽等六部分,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先烈英模形象,综合介绍了重大革命历史事件、革命英烈和革命遗址,辅助陈列有烈士遗物、枪、炮、各类奖章等实物,并对许昌保卫战和解放许昌的场景进行了生动再现。 1944年,侵华日军为打通平汉铁路南段,发动了河南会战。许昌是平汉铁路中段的交通枢纽,地理位置重要。日军在飞机、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,从北、西、南三面同时向许昌发动进攻。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,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十九师爱国官兵,在师长吕公良带领下浴血奋战,并通电全国,决心抗战到底,誓与许昌共存亡。终因实力悬殊,许昌城被日军攻破,吕公良和两千多名官兵战死沙场,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虏、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。 解放战争时期,许昌是国民党军的重要屯兵站和军事物资补给站。为了切断敌人的补给线,1947年12月,陈毅、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发起平汉路战役,三纵奉命破击官亭至许昌段铁路,于12月14日夜发起总攻。 为了配合解放战争形势需要,从1947年12月到1948年6月7日,我军攻克许昌后又多次短暂撤离,先后六次解放许昌,形成了“六进五出”的“拉锯”局面,彻底打乱了敌人在中原地区的全面防御体系。在六次解放许昌的战斗中,宋左年、李启忠、赵宝金等许多年轻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值得告慰他们的是:他们付出生命得来的许昌解放,使豫皖苏解放区和豫西解放区连成一片,彻底切断了中原之敌的南北联系,为我军在中原战场上更主动地歼灭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