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作者:中国式养生
养生的年龄误区--120岁生命养成日记之三
养生是什么意思?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,养生,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。不过,在咱们一般百姓眼里,养生是老年人,或者是中老年人的身心养护。
也就是说,只有中老年人才去养生,养生是中老年人的专利。为什么呢?在许多人看来,养生是需要时间的,而只有中老年人才有时间,特别是退休的中老年人,每天有大把的时间,正好可以用来养生。
其实,养生之所以成为中老年人的事情,不是因为中老年人有时间,而是中老年人对于养生的需求更加迫切。有一个数据显示,50岁以上的人群,60%以上都患有慢性病,到了80岁,几乎所有人都患有多种慢性病。
有病怎么办?有病首先就找医生,不过许多慢性病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全治愈,而且许多慢性病医院也不一定就能够治好。比如,一些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关节疼痛,
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,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%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,同时还与遗传、医疗条件、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。在生活方式中,膳食不合理、身体活动不足、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。
显然,缓解治疗慢性病的方法主要是在于生活方式的调节,不过,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原因绝不是病从天降,一下子就得了毛病,而是从年轻甚至从小的时候就得的。
比如,吸烟、饮酒、高盐、高脂等不健康饮食,许多都是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形成,积年累月的生活习惯,到了中老年的时候,一旦人们的阳气开始衰落,这些不良习惯就开始引发一些慢性疾病。有数据显示,全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.1%,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。
另外,随着今天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脂肪摄入量过多是慢性病形成的原因之一,因为现代人食物变得不再稀缺,猪肉,牛肉等含脂肪较高的肉类食物在饮食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。长期进食过多的肉类,摄入过量脂肪,容易导致高血脂等问题,导致动脉硬化,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。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,摄入脂肪类食物过多一般是从小就养成的生活习惯。
而且,养生不仅仅是身体的强健,同样包括心神的健康向上。良好的品质、心态、为人等等更需要从小培养。有人说,品质、心态、为人这些怎么和人体的健康有关吗?当然。
《黄帝内经》就说: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,皆谓之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所谓恬淡虚无,就是指的一个人的心态、为人。
唐朝有一位大医孙思邈,据说活了100多岁,而且著有《千金要方》等流传后世的著作。孙思邈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,原因之一就是心态好。孙思邈历经隋唐等朝代的更替,更是曾经遭受杨广等百般刁难,然而孙思邈皆能以平常心对待,对孙思邈来说,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只要找他看病,在他面前就是一样的病人。
三国时期祢衡不能不说没有学问,但是却最后因为舌尖牙利而被杀。原因是什么就是?就是其为人处世太过愤世嫉俗。
身体之疾尚可以缓解,心态之害人一旦形成,很难改正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五卷有语句说:常言道得好,江山易改,禀性难移。
因此,养生是一生的大事,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,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就开始的工程。所谓养生养生,就是生命从生到死都需要必须进行的事情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