牌子多到挂到门口大厅、不挂牌影响考核排名、为方便“就近挂牌”……部分地方基层组织门口密密麻麻的牌子,不仅占住了空间,也牵制了基层干部做事的手脚。“滥挂牌”现象在基层愈演愈烈,整治挂牌乱象如何久久为功? 基层之累:挂牌子就是压任务 一段时期以来,“滥挂牌”现象成了困扰基层干部、牵扯其精力的一大障碍。我在《半月谈》里面看到,中部省份一位基层干部对半月谈记者说,她曾在某乡镇注意到,每个办公室都挂着至少两块牌子,显得拥挤不堪,甚至有块产业扶持办公室的牌子因空间不够,挂到食堂去了。有的牌子还要专门配置办公室和相关队伍。 为何一些部门爱往基层挂牌子? ——发牌子就是发任务,挂牌子就是挂责任。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,部分挂牌行为把本该上级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压力往下转嫁,让本该“扮配角”的基层组织挑起了主角“担子”。 一位村支书说,村委会以前挂着剪纸协会、诗歌朗诵协会等30多块牌子,甚至供电部门等单位也在村委会设立窗口,要求帮忙催缴费用、协调工作。牌子挂上后,相关事务也随之而来,有时节假日都被要求配合工作,这让仅有的5名村干部疲惫不堪。 “对上级挂牌单位得罪不起又应付不来,有时连为村民上户办事的时间都被挤占了。”这位村支书说,村民来电求助时,村干部经常被困于杂事,只能回复“忙完就来”。久而久之,村民认为村干部敷衍应付,甚至产生不信任。 ——不挂牌就是不重视,新牌子就是新机制。受访者反映,有的部门为彰显其重要性,或是为突出某项新机制,就会在基层挂个牌、设个站,甚至将挂牌行为与对基层的年终考核挂钩。 “上级部门有局、委、会、指挥部,下级部门就要挂上站、所、办、中心等牌子。”一位乡镇主官表示,有时上级部门来指导工作,地方还要专门做个大牌子挂门口以示重视。往往能挂牌子的都是有考核权的强势部门,少了牌子,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分数就可能减少,影响考核排名和绩效收入。 ——为方便“打卡”,选择“就近挂牌”。有受访基层干部表示,有的部门在基层挂完牌子、成立站所后,还需要定期前往留痕、拍照、做台账等,他们往往会选择交通便利、离城区近的镇村挂牌,以节约往返时间。因此,此类基层组织更容易成为“滥挂牌”乱象的重灾区。 基层之治:把不必要的牌子摘下来 针对“滥挂牌”现象,中央三令五申禁止,福建省各地也积极行动,通过“三步走”举措加以整治。第一步,统一收管挂牌审批权,为基层组织“撑腰”。漳州市芗城区建立了减负专项机制。上级部门想在基层政府挂牌,需按流程向“减负办”申请审批,防止牌子滥挂。 第二步,细化挂牌清理细则,腾让基层办公空间。为解决基层“庙小牌子多”的困扰,我社区严格按照上级批准的名称统一对外挂牌,村(社区)统一保留对外挂牌2块,所有社区荣誉类奖章、奖牌做到集中展示、摆放。“以前门口屋内都是密密麻麻的牌子,如今牌子少了,感觉松了口气。提醒等方式予以警示,造成恶劣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。 基层之忧:“隐性挂牌”加重负担 摘牌减负并非简单“一摘了之”,一些基层干部谈了自己的忧与盼。为降低挂牌成本,有的地方推出“活动式挂牌”的做法,在办公室门口设置三个空栏,以抽换卡片方式替换牌子。有基层干部担忧,“活动式挂牌”可能成为基层“隐性负担”,一旦“减负”力度降低,“谁来检查就挂谁的牌”意味着空栏里能放置的牌子更多,反而加重基层负担。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,增写了对“工作中搞层层加码、过度留痕,增加基层工作负担”等行为的处分规定。李新明等基层干部建议,探索长效监管机制,防止挂牌反弹,一方面要对“滥挂牌”现象设置高压线,另一方面,要鼓励群众参与到挂牌的监督中来。 此外,还有受访干部建议,对挂牌实施动态管理,定期对挂牌机构进行评估,确保其持续挂牌符合基层服务和发展的需求。对于不符合基层需求的挂牌机构,应及时调整或撤销其挂牌资格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