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作者:证券日报
本报记者 龚梦泽
3月18日,工信部发布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,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,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;加快推进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列标准研究,修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,进一步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。开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最大功率测试方法标准预研,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、驱动电机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标准制修订,持续完善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部件标准体系。
据悉,2020年,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GB18384-2020《电动汽车安全要求》、GB38032-2020《电动客车安全要求》和GB38031-2020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,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。其中,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,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,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,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。
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爆发的同时,引发的车辆起火、爆炸事故越来越多。有报告指出,由电池原因导致的新能源汽车起火比例最高,其中电池故障比例占33%,电池泡水或浸泡占4%。
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水平,据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了解,一年来多家企业发布了不起火电池包和相关方案。这其中包括,宁德时代“永不起火”811电池、比亚迪刀片电池、长城大禹电池、岚图“琥珀”“云母”电池系统、极氪汽车“极芯”电池包以及广汽埃安弹匣电池等。企业们扎堆研发“不起火”电池,说明市场对于电池安全的重视。
业内人士指出,不起火的核心是在于电池不发生热扩散,如果这次修订能够对电池包不热扩散做出要求,将能够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安全。对该技术的探索是个长期的过程,还需要各方携起手来共同努力,才能早日实现目标。
(编辑 田冬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