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云南哀牢山火爆出圈,许多“好奇心满满”的游客纷纷涌入,有网友甚至调侃,“想你的风终于吹到了哀牢山”。面对大量游客,当地却采取了冷静应对的措施,除了紧急发布安全提示,提醒游客不要贸然进入危险区域,还发布了告知书,明确表示“擅自进入哀牢山保护区最高可罚款5000元”。 按理说,景区应以热情的态度迎接游客,为他们提供周全的服务,而哀牢山的管理方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。这到底是为什么?其实,原因并不复杂:一方面,哀牢山拥有世界同纬度面积最大、受人为干扰最少、生态系统最完整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。另一方面,哀牢山也有“死亡森林”,未开放的区域被称为“生命禁区”,一旦进入,极具危险性。 “徐霞客曾在哀牢山迷路”“地质工作者称哀牢山不适宜人类活动”“当地村民认为‘除非不想活了才会进去”....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哀牢山是一个只能远观、不可轻易涉足的地方,同时也表明了当地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,这是一种对游客生命安全的负责态度。 这也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:如何平衡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保护? 游客前来参观打卡,带来人气,这是好事,但不能为了追求客流量而不加以控制。以哀牢山为例,这里有禁区,野生动物出没,再加上“手机无信号、导航设备失灵”等特殊情况,当地管理部门不可能为了流量而忽视游客的安全,更不可能为了发展旅游业而牺牲自然资源的保护。 保持对大量游客的“谨慎”欢迎,最近有许多景区都采取了类似的做法。比如,山西隰县小西天景区服务中心曾发布公告,在国庆假期期间实行网上预约购票参观。为保护文物安全,确保游客体验,他们提醒“未成功预约者不要贸然前往”,并表示一旦游客达到接待上限,景区将立即停止售票。再如,敦煌莫高窟也对进入洞窟的游客人数和停留时间实行了严格控制。 应该说,这种做法在许多景区得到了贯彻,尤其是在那些历史悠久的博物馆,预约参观和控制人数已成为常态。这些措施的出发点十分明确,旨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游客的安全。 与莫高窟等地相比,哀牢山管理部门的考量有所不同,但也有相通之处。他们不能因游客量激增而忽视安全问题,反而应加强引导,设定明确的限制,以最大程度确保游客安全。否则,一旦安全失控,流量越大,风险越高。 对于游客而言,培养出游的素养尤为重要,尤其要重视自身的安全。以哀牢山为例,如果仅仅是为了寻求刺激而冒险,不仅是对生命的不负责,还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管理压力,增加管理成本。更为严重的是,一旦发生意外,带来的将是家人无尽的悲痛。 需要指出的是,目前,哀牢山部分区域已开发成景区,配套设施和服务较为完善,游客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打卡游玩。对于哀牢山管理部门而言,顺势而为,因势利导,显得尤为重要。只有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,才能实现双赢。
|